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地方政府要牵头统筹协调,依托产业园区,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推动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思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产教融合形式,参与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依笔者看来主要是要摆正好位置、处理好关系、寻找突破点。

一、摆正好位置
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下,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中等职业学校在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基础性地位的“含金量”,不能觉得自身办学规模小、层次低,研究能力弱而底气不足,自我矮化为“打酱油”的角色,而是应该奋而有为,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主动生“力”。这种“力”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政策导向的理解力、优质生源供应的支撑力、市场需求及发展态势的感知力、学习变革的适应力、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各类基地建设的整体架构力、深度融入式的社会服务力、优秀产教融合品牌建设的塑造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建设的影响力、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反哺力等方面,把主动生“力”变为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
二、处理好关系
1、要处理好个体发展需求与整体建设目标融合统一的关系。市域产教联合体意在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效组织。为实现这一整体建设目标,作为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中等职业学校不能自怀“小九九”,游离于组织之外,而应该在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搭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等方面与组织同频共振。
2、要处理好“底层冲动”与顶层设计融合统一的关系。从整体来看,市域产教联合体实现了“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多元主体的优势整合,是一种具有全息性、跨界性和共生性特征的高阶性的产教融合形式。中等职业学校在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团队组建、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评价、教学改革等方面应有自身的独立思考与创新创造,让来自于个体的“底层冲动”与整体的系统设计形成良性互动。
3、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融合统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改革前瞻性研究,把握矛盾运动规律,守正创新、开拓创新。”中等职业学校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中,守正,就是要遵循产教融合发展规律,注重质量与效益,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守好思想之正、方向之正、原则之正;创新,就是要善于洞察时代发展,推陈出新,不断优化中职教育的功能定位,用新方法、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寻找突破点
各地正在积极地探索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建设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如何进一步发挥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功能,实现其建设目标,必须寻找到突破点。
1、疏通堵点。目前的堵点主要体现在企业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生动力不足,产教联合体内部协调运转机制不畅,产教联合体成员间责、权、利界限不清等方面。内生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产教融合惠企政策没有达到很好的落实。如,江苏省人大通过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规定:“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关财政、金融、税收和用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和融资支持。”但在实际执行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运转机制不畅主要是因为产教联合体没有建立起规范化、实体化运行的组织机构,产教联合体理事会很多时候处于“理”而不“会”或“会”而不“理”的状态。责、权、利界限不清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教联合体建设没有具有实操性的规范性文件可供参照,各参与主体在产教联合体内的地位、作用发挥实际存在着差异所致。
2、消除痛点。近期,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职业学校要在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等五方面发力,力争达标,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小、散、弱”的发展痛点得以根本性消除,在产教联合体的建设中才会有一席之地,才能体现出自身的内在价值。
3、紧盯关键点。首先,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增强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服务能力。优化专业布局,对应社会紧缺的、国家优先发展的专业进行系统化建设,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结合“智改数转”发展要求,实施智慧教育,实现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围绕“职教富民”目标,强化技术技能培训的广度与深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的建设。其次,结合校情,针对关键领域提升产教融合工作的质效,为产教联合体建设提供持续的动能。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产教融合,聚焦教师能力提升,锻造优师队伍;聚焦课堂革命,打造“生态课堂”;聚焦创新创业,形成典型工作案例;聚焦国际交流合作,提供职教样本;聚焦知识产权合作,凸显职教发展品质。
4、狠抓着力点。首先,继续完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顶层设计,制订科学的建设标准。纲举目张,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设过程才不会偏向。其次,构建利益共赢机制。联合体成员要形成一致的发展愿景,克服人力资源融合度整体水平不高、建设财力资源投入不足、运行体制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以命运共同体思维推进产教联合体建设。再次,形成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文化。通过文化的浸润涵养,生成组织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创新组织成员谋事干事的思维方式,形成组织的知识体系和工作成果。最后,形成工作绩效的评价考核机制。打出组合拳,在立法、政策、财税等方面为产教联合体建设提供可靠保障,通过成效实评、数据综评、网络测评、舆论社评、第三方他评等方式过程性检验产教联合体建设情况。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使它成为人才培养的活水池、创新创业的孵化床、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需要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在内的共建成员共同努力。
西安智能工业学校根据《意见》的要求,积极践行,勇于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与融合,让智能制造型企业找到满意的人才同时,也让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满意的"高薪"就业。